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135节(1 / 2)





  是以无论是吴孺人主动接触公孙佳,还是公孙佳偶尔往广安王府递个消息,都被章昺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章昺出宫,公孙佳去见他,也被东宫一脉视作是自己人的表现。便是纪氏,也只以为是一个孤女讨好东宫嫡子,以求“日后”有个照应。

  吴孺人出宫前时常会给公孙佳送个信儿,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万一章昺出宫要见人却找不到人,岂不误事?

  得到吴孺人与章昺一同出宫的消息,公孙佳就命人递个帖子过去,她要再见章昺。

  单良道:“他现在能说得上话么?”

  公孙佳道:“他钱快用完了。”

  章昺有意与外家疏远,拿外家的钱就拿不很痛快。自己的产业由吴孺人掌管呢,吴孺人也不客气,从中也划了不少回扣用来养弟弟、报答计进才,还暗中置了点私产,既可用来打点上下,万一日后出什么意外,也是傍身钱。则章昺既要交际花钱,收又不足够,便有些入不敷出。

  公孙佳何等机灵一个人?叫手下简义这个钱串子算了一算,大概齐算出了章昺的缺口,差不多的时候再给他一点填上窟窿。

  给章昺这样的人送钱有讲究,你得顾着他的面子。要是两府走了明账,按月给他送钱,就成了日常的孝敬,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哪天忘了他得生气。简直是花钱找罪受。公孙佳就拿捏着,火候差不多的时候,一总送一笔过去。数目绝不太多,一定要比他的缺口要略少一些,约摸补上这笔亏空的七、八成,余下的让钟源和延福郡主去卖这个好。

  送的时候话得顺耳,公孙佳形象不错,合章昺的心意,让这项工作顺利了许多。延福郡主干这个事就显得有点不熟练,有点偷偷摸摸的,让章昺好气又好笑。

  单良嘀咕一声:“好么,欠账的比放账的还横。”

  公孙佳笑而不语。

  ~~~~~~~~~~~~~~~~~~

  广安王府公孙佳到过几次,门上看到是她,麻溜给开了门,一路步辇给她接了进去。

  章昺在自己的别府里也是难得的轻松,与吴孺人闲适地说笑,他竟是瘫在坐榻上而不是坐得笔直。身边一众姬妾也跟着说笑,人人都盼能得他垂幸。

  太子妃也是想通了,儿子攥得太紧反而会逆反,只要娘家势力还在,她就不用担心什么,她对这些婢妾也就略略松一松手。至于子嗣,她还有阿福,纵使阿福出了意外,纪家有的是女孩子,仍然可以配给章昺,生下来的孩子更是融合了纪、章两家的血脉。

  正说笑间,公孙佳来了,姬妾们也都不避让。章昺也大大方方管公孙佳叫一声:“妹妹。”

  吴孺人让了坐儿给公孙佳,公孙佳与章昺对坐,说:“表哥脸色不错。”

  章昺道:“天气冷,你别总往外跑。”

  “有点担心你。”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公孙佳道:“我见到霍叔叔了,他前两天进京,过来祭拜我爹。”霍叔叔名叫霍云蔚,也是开国功臣之后,只不过霍云蔚他爹是皇帝的曾经的智囊笔杆子,是个文士。这位霍老先生命不好,死得早,留下一个儿子,就是霍云蔚。霍云蔚先是守父孝,半道亲娘又死了,加来加去,他拖到现在才重新回京。

  不是所有的聪明人生下的儿子都聪明,皇帝当年帐下智囊也有一些,并不是所有人的后代都像他们的父祖那样的合用,霍云蔚则不同,简直是他亲爹的复刻。

  章昺更觉得奇怪了:“这不是很好么?”

  公孙佳道:“陛下想让他做中书舍人,乐平侯荐了李铭。中书舍人常员四人,现在只剩一个缺了,他俩得争。”

  “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章昺惊讶了,这事他不知道,李铭是纪炳辉的门生,这两年越来越入了纪炳辉的眼。不过章昺是厌屋及乌,对李铭也有些厌烦。

  公孙佳道:“你不知道?我还以为大家都知道了呢。我是听霍叔叔说的,我娘跟他聊天来着,我跟着听的,他说差不多就那几个位置有空缺又合适他,不过舍人的位子怕要不好。哥哥,你不会为李铭说话吧?陛下是念旧的人。”

  章昺道:“好妹妹,亏得你提醒了我,哎,我得赶紧回去对阿爹讲这件事。”

  公孙佳道:“等一下,才出来就回去,也不安顿家里吗?你这府里,日子是要过的呀,”顺手将一只匣子递给了他,“别慌,大家都在呢。”

  章昺颊上泛红,道:“又要你……”

  公孙佳轻轻眨了一下眼睛:“要算利息的。”

  章昺就给收下了。

  章昺一走,姬妾们心中小有不快,吴孺人很快就安抚了她们——置新衣、打首饰。安排走了她们去挑料子,吴孺人就对公孙佳说:“您太大方了,殿下他,一生受到太多的宠爱,得到的多了,就不会觉得珍贵。”

  公孙佳笑笑:“本也不算珍贵。吴选呢?”

  提到弟弟,吴孺人脸上有了笑影:“承您还记着他,如今好多了!”

  “让他别急着出来,神仙打架,他出来找死么?”

  “是。可是……他真的不能做些什么了吗?”

  “他又不蠢,到了合适的时候自然就能出来了。总不会比吕济民更差。”

  吴孺人笑道:“承您吉言。”

  公孙佳摆了摆手:“走了。”她也不在乎章昺的“报答”,说穿了,章昺不过是她表明立场的一个工具而已。只是公孙佳并不知道,章昺对这么个标准的妹妹模子,章昺还真有那么一点回护之意。

  其时已到了三月,不但荣校尉已带人北上,将元铮也给捎带走了,霍云蔚也顺利地被皇帝指定为中书舍人。此时中书舍人参与机密、负责草拟诏书等,权柄不小。北境也还算安稳,竟没有战事。据最新的消息,胡人自己好像在内乱,具体几部怎么个乱斗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查探。

  东宫在三月里,借着章昺的生日,也开了一次宴,公孙佳也得了份请柬。其时,燕王结交武将颇为活跃,人都以为这是东宫稳定人心的举措之一。让大家看看,东宫一团和气,祖孙三代都齐全了,没旁人什么事儿。

  人们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公孙佳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也得给“表哥”撑一撑场面。往昔她出席这样的场合,左右都有舅家人护着。但是东宫宴请,湖阳公主第一个不乐意去,常安公主也不觉得章昺生日她必须去,靖安长公主是大长辈要照顾钟祥,不必去。

  其实,整个钟府就不乐意给纪氏的儿子庆生,最后是钟源夫妇不得不去。公孙佳这一回就显得孤单了,她还是第一次给章昺过生日呢。

  到了东宫,一切礼仪都很正常。太子与太子妃也出席了,席间,太子妃对太子耳语两句,离席而去。少顷,钟源那里衣服上被泼了酒,延福郡主赶紧过去给他换衣服。就有宫女来传话,说是太子妃要见公孙佳好向她道谢。

  公孙佳笑道:“我又没做什么,哪里值得谢了?”

  宫女道:“我们娘娘说,您做的事儿她都明白的,是必得向您道个谢的。”

  “娘娘是长辈,哪有向我道谢的道理?”

  宫女道:“县主,请。这里……呃,不太好说话,娘娘还有旁的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