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91节(2 / 2)


  鲁盼儿便把于处长的线和钱都塞到她的手里,“织好了你就直接送到房产局,俞大姐她们想学,你也抽空教教她们——我在北京住一段时间后就会回老家,还是你帮忙的好。”

  织毛衣与做衣服一样,很容易在一个地方一传二,二传三地流行起来,而房产局是一个女同志很多、条件不错的地方,以后一定还会有人织毛衣的,蔡颖明白鲁盼儿为自己想的很长远,只得收了,“谢谢你,鲁盼儿。”

  鲁盼儿到了门口与大家道别,重新回来,就见许琴已经抱着梓嫣、梓恒与家里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了。

  “跃进一会儿也回来,”许琴看出鲁盼儿的疑惑,又爽快地解释,“今天上午我给鲁跃进打了电话,正是他告诉我你到了北京,把地址给我,又说他晚上也回家。”

  门又打开了,跃进走了进来,“姐,姐夫,我回来了。还有,许琴打电话说要过来……”

  “我已经来了!”许琴早跳起来到了门口,伸出手比了比,“鲁跃进,你怎么又长个儿了!”

  许琴还与过去一样,孩子般地在意自己的身高。鲁盼儿瞧着,似乎自她们最后一次在襄平高中见过面后,她就没有再长,与自己差半头,与跃进差一头还多一点呢。

  鲁盼儿眼见着跃进脸就红了,低下头说:“嗯,是又长了点儿。”似乎又长高了是他的错一样。

  “空军伙食好,你才长这么高的,”许琴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又遗憾地说:“我们学校食堂就差远了!”

  跃进手里提着一袋东西,马上递了过去,“你吃橘子吧。”空军的伙食好,不只是吃的好,而且遇到不在食堂吃饭时,还会分到一份食品。他这次回家便带回来一些橘子和罐头。

  许琴不客气地接过来,从袋里拿出一个金红色的橘子,“还橘子还真不错呢。”三下两下剥了皮,却先递给了梓恒,然后是丰收丰美,然后她又叫鲁盼儿,“老班长,拿个小碗,我给梓嫣弄点儿橘子水喝。”

  “她这么小能喝橘子水吗?”鲁盼儿便有些迟疑。

  “可以的,只喝一点点,而且还要用温水稀释一下。”许琴笑着说:“老班长是不是忘记我是学医的了?”

  对了,许琴上了军医大学,并且已经在那里学习了三年半。鲁盼儿赶紧去拿了碗,笑着递了过去,“许军医,我们都听你的。”

  “橘子水营养很丰富,”许军医拿了一瓣橘子,用匙压出汁,再加点儿温水,最后还在手背上滴了一滴,“温度也正好,可以喂梓嫣吃了。”

  梓嫣最初还不肯用勺子喝橘子水,可是品尝到橘子水的滋味后就咂着嘴喝了两勺。

  大家都笑了,“瞧,梓嫣居然很喜欢!”

  “她还想喝呢。”

  许琴却收起了碗,“第一次添辅食,量一定要少。”

  鲁盼儿第一次听到辅食这个名词,似懂非懂,“一会儿得向你好好请教请教怎么养孩子更好,现在我先去做菜。”又叫跃进,“快给许琴剥个橘子,她还没吃呢。”

  许琴来了,今晚的菜特别丰盛,鲁盼儿炖了一只鹅,煎了带鱼,炒了豆芽菜,又切了午餐肉罐头,还用大骨头煮了干豆角。

  “班长,你做的菜还是那么好吃!”许琴快乐地用手拿着骨头啃鹅肉,“我早想回襄平看你们,可是我小姨随军去了南方,每到假期我回北京看过爸爸,就被他送去小姨家——幸好你来北京了!”

  鲁盼儿也听说杜老师随军去了部队,“你父亲工作忙,常年在部队,你又是女孩子,假期跟杜老师生活更方便。”

  许琴也知道这个道理,便点点头,与鲁盼儿说起同学们,“军医学校学制是五年,我还要一年半才毕业呢。不过我们过去的同学们差不多都毕业了:胡一民进了县政府;万红英去了粮食局;郑峰分到了下面的公社管农业生产……”

  鲁盼儿就笑着说:“郑峰就在我们红旗公社,秋天时还到红旗九队指导收割呢……”

  “他家好像是前进公社的,怎么去了你们红旗公社?”

  “大学生懂技术,能分下来的很少,各公社都愿意要,郑峰家里觉得红旗公社比前进公社富裕,所以就让他到红旗公社了。”鲁盼儿又说:“这几年红旗公社修好了水渠,不再只红旗九队种水稻了,各生产队都改了许多水田,整体水平提高了,在县里也要排在前面呢。”

  “我知道,大米要比玉米贵。”许琴笑着指着碗里的米说:“你们家的大米也特别好吃,一定是你从红旗九队带来的吧。”

  “嗯,我们红旗公社的水是从山下引下来的,特别清澈,种的大米也就好吃。”鲁盼儿又笑着说起留在农村的同学,“陈建国现在学会了木匠,农忙时回公社种田,农闲时出门打家具,他弟弟建党去年考上省城的师范学校了;鲁大龙一直在红旗九队参加劳动;鲁二龙在化工厂……”

  跃进也说:“赵剑已经提干了……”

  “他也给我写信了——他们部队在海岛上,鱼呀贝呀螃蟹呀随便吃,他最喜欢海鲜了,开始特别高兴,每天拼命地吃,可能一下子吃太多了,后来就不想吃了,再后来看到海鲜就想吐。但是那里除了海鲜什么也没有,所以遇到风浪特别大,补给不能及时运到时,他还是不得不吃海鲜!”

  许琴说得特别生动,让大家想起赵剑过去的调皮样,都哈哈笑了起来。

  大家从同学到学校,又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天南海北地聊了很久,许琴看看手表,站了起来,拿起放在柜子上的军帽戴在头上,“回部队大院的最后一班公交车九点半在前门发车,我得走了——明天我就去小姨家——再见了!”

  鲁盼儿看许琴现出几分伤心之色,便笑着说:“我们已经在北京买了房子,下一个假期也许还会来北京,到时候我们还能见面的。”

  “那太好了!”许琴重新高兴起来,“到时候我还来这里找你们!”

  几番道别,鲁跃进早已经将军帽戴好,出门推了自行车,“我骑车送你。”载上许琴走了。

  第151章 驻足仰视

  跃进高高的个子, 撑住自行车,等许琴坐稳一抬腿便走了。

  胡同里黑黑的, 鲁盼儿很快就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回到屋里安顿梓恒和梓嫣睡下,才对杨瑾笑着说:“没想到他们俩倒时常联系。”

  “两个军人,站在一起还真好看。”

  鲁盼儿也有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跃进刚进家门许琴迎过去的时候,两个都穿着军装,帽子和领子上三点红,英武洒脱,仪表出众, 简直堪比彩色的宣传画。

  “不过他们恐怕都没有想太多,”杨瑾笑着提醒鲁盼儿, “你不要在跃进面前说破。”

  “我明白,”鲁盼儿点点头, “他们是很好,可只是单纯的友谊——也许比普通朋友多了一点点?”

  “他们还在上学,慢慢来吧”

  俩人正说着话,跃进已经回来了。

  鲁盼儿有些奇怪, “现在还没到九点半, 你把许琴送到前门就自己回来了?”那样可有些过份, 自己一定要批评弟弟。

  “不是的, ”跃进就说:“我们到了前门, 正好一辆公共汽车刚刚离开车站,我就带着许琴骑车追了上去, 我骑得快,在第二站就追上了公交车。看着许琴赶在关车门前跳上公交车,我才骑车回来。”

  “哈哈哈。”鲁盼儿不由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