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280节(1 / 2)





  钟源道:“那初入朝廷不谙为官之道的生手,怎么办?”

  公孙佳道:“我倒有个办法,我那儿招的也都是生手,就先不让他们做官,让他们学做官。先拘在一起,俸禄我照给,让长史教他们点规矩。看他们学的怎么样,再分发职务。”

  霍云蔚一拍大腿:“妙啊!”早知如此,哪会让张元惹祸?

  章熙也满意地说:“还是你有办法,就该这样!既然是你的主意,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做吧。”

  公孙佳推辞道:“臣管的事已经够多啦,且臣也不会做官,怕教不好。再说,这么些人我一个人也管不来,恐怕还要再设衙署,又要给他们挑师傅。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这……”

  章熙道:“你知道就好,就你了。你先把架子搭起来嘛!累了,过两年再换别人,现在它就是你的了!”章熙看得明白,这个衙门交给谁,以后谁在朝廷就能有势力。交给赵司翰等人,那他还招个屁的南方士人?交给霍云蔚?现在就是刺激京派。钟源是他心中的好人选,但是公孙佳既有这个主意又有这个经验,她搞这些建设的东西有一套,就她了!

  而且公孙佳有一个霍、钟二人都不及的优点,她公平,会作用合适的人,稳。

  公孙佳只得应下,说:“一年营建,二年上手,三年成制度,臣只管三年,从今年算起。”

  “人还没到呢,从明年算起。”

  “是。”

  章熙长舒了一口气,说:“召舍人,拟诏吧!”

  ~~~~~~~~~~~~~~

  关于太学生的配额问题发了明诏,朝野一片称颂之声,因为章熙在定配额的时候,把太学生的总体名额又增加了。贤明君主有教化之责,推广学校也是一件好事,无论什么人都交口称赞,并无反对之声。

  章熙听完王济堂汇报笑着对章嶟说:“路,我都给你铺好啦——”

  章嶟的眼眶湿润了,章熙道:“怎么哭了?是啊,这么难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确实该激动的。治国,最难的是治人啊!”

  章嶟想说不是,他激动的是这几年来他一天比一天更能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关爱和重视,亲爹不是不疼爱他的,这中感觉是他人生前十几年里没有体验过的。不过他不想说出来,纪贵妃当年常说,人要有礼不好总腻腻歪歪的,父子天伦之情由心而发是天性,何须赘言?说出来像是故意讨好似的,显假。

  章嶟忍住了到了嘴边的话,匆匆一抹眼睛,跑到案边给章熙翻奏本去了。从去年开始,章熙就开始移了部分政务给他处理,有时候是亲自示范批示,有时是给他一些不太重要的让他来批。

  章熙欣慰地看着儿子,路铺好了,儿子也不是不堪之人,可以了。剩下的事他想管也管不了太多了,就看孙子里能不能出个明君了。

  章嶟不晓得他爹对他的评价并不太高,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敬爱,此时的他根本没料到没说出的话却成了他一生后悔的事——次年正月,章熙驾崩!

  第273章 新君

  王皇后是在天快亮的时候发现章熙不对劲儿的, 伸手一摸,当时就尖叫了出来。王济堂等人冲到床前,王皇后才稳下神来。王济堂问出了什么事, 王皇后颤抖着声音说:“陛下驾崩了。”

  寝宫内外一片惊惶的哭声。

  王皇后此时才想起来要控制局势, 王济堂也跟着慌了一下神, 冷静下来想:皇后真是不如当年的皇太后啊, 先帝驾崩的时候,皇太后的决断何其英明?他劝皇后:“娘娘, 现在犹豫不得,赶紧派人告诉东宫和政事堂吧!”

  虽然此时是过年假期不上朝, 政事堂也很早就开始轮班值宿了, 这个时辰, 应该正是丞相们在交接班的时候。昨天值夜的是延安郡王, 今早来替他的得是江平章了。说话间, 他扶王皇后下了床, 低声提醒:“娘娘,别犯糊涂,想想当年宫中旧事!”

  王皇后哆嗦了一下, 又打了个喷嚏, 说:“好。”

  王济堂于是点了几个人,除了东宫、政事堂, 又去通知了钟源。王皇后道:“秦王呢?”

  王济堂小心道:“太子殿下才是丧主,还是等他放话吧。”

  王皇后不说话了, 直愣愣地回望床上,王济堂心道:床上别再狼狈了吧?

  于是上前想整理一下床铺,抖抖被子给章熙盖好,将他垂在外面的手往被子底下塞了一塞, 入手摸着就不像是活人,他也打了个哆嗦。这倒也不怪王皇后尖叫了,谁醒了摸了一把尸首也……

  王济堂甩掉了大不敬的想法,专心在一边等候章嶟的到来。

  章嶟最先到,到就扑到床前哭得肝肠寸断,延安郡王和江平章暂时还不能到后宫,在外面催问,延安郡王道:“老江,别跺脚了,快!来人!去定襄府!”他这一句话倒提醒了江平章,对的,他们进不了后宫,公孙佳是可以的。

  公孙佳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后宫的禁卫女兵是她的人,王济堂派人通知东宫的时候已被她的人侦知了。路上遇到报信的人,两下一碰消息,公孙佳马上派人去了钟府通知钟源,接着下令,把禁中、京师的防务都给安排好。

  待她回到宫中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预案,碍于政事堂不是一言堂,她没有在路上就直接下令,而是到了宫中先约见了自家小姨父以及江平章,对他们说:“要把霍、赵二位都请来,枢密也要快些宣。我去后面见太子和皇后,且要禀告皇太后。前面暂且不要宣太多的事,等霍、赵、钟到了之后,有个章程再提。”

  三人匆匆定下,公孙佳就坐着肩舆跑到了中宫。王皇后已经罩上了素服,章嶟还在哭、王济堂还在劝。

  公孙佳道:“现在是哭的时候吗?”

  章嶟没听到,还在哭,王济堂不得不将他晃回神,章嶟看到公孙佳,好像看到了块浮木,哽咽着说:“阿爹走了!呜呜……”

  公孙佳心里难过,目光落到了章熙的脸上,眼圈儿也红了,说:“您这么哭,他会走得不安心的,只有您将他的身后事办好了,才能告慰先帝。”

  章嶟问道:“怎么做?”他问得很自然,因为他是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做!上一回的国丧也不是他管的,他就是听个通知,接着就是章熙拒绝封后的事儿闹开了,根本没什么精力管这个。

  公孙佳道:“要禀告太后,先将陛下移到前殿去……”

  本朝也不是头一回办国丧了,间隔也不算长,一应的礼仪都是齐备的也不用现查,即使政事堂里已经彻底换了一批新人也不用担心国丧办不好。公孙佳脱口就是一串前期安排,那是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先是调兵保证皇位继承的顺利,接着才是发丧。什么宗室亲贵重臣,这个时候才能知道皇帝的死讯。

  章嶟一一准奏,公孙佳就请示,接下来的一应礼仪让谁操办?公孙佳推荐了赵司翰去主持。“诗礼大族,家学渊源。”这是公孙佳的理由,上一次的国丧就是赵司翰他爹赵司徒操办的。

  章嶟一想也对,有赵司翰来主持,礼仪上的事就不用担心了,一切都循着旧制,再没半点纰漏。当下先把章嶟在灵前扶上帝位,将他的身份坐实,再以他的名义发布命令。

  赵司翰操办葬礼,其他的国事暂时由政事堂代理,涉及军国事务再加一个枢密。

  丧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无论是得了这么个极光彩差使的赵司翰,还是肚里别有打算的其他人,他们的情绪都不高。不但政事堂,连同枢密院、六部九卿、宗室、勋贵都肉眼可见的萎顿了下去。仿佛走的不是章熙,而是他们的灵魂。摩拳擦掌的都很少,因为接下来就是官场上的老一套了,章嶟想也没有什么新意。就觉得挺无聊的。

  皇太后、诸王、公主、王妃们都在灵前,皇太后与王皇后都在,赵司翰就请示他们后宫的安排——得移宫。

  说到移宫,就不免说到纪贵妃,她仍然被软禁在宫中,但是当初她住的也不是什么偏僻地方,正经的后宫宫室,章熙死了,她肯定得给章嶟的后宫腾地方。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皇家集体长辈份儿。

  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王皇后也变成了皇太后,靖安大长公主这辈份又高了一级,要改封为荣国大长公主,其他的公主按级涨。那么,问题来了,纪贵妃,她怎么算?